当前位置:首页 > .net 2.0(c#)下简单的FTP应用程序

.net 2.0(c#)下简单的FTP应用程序

点击次数:1177  更新日期:2010-12-26
\n

作者:Neo Matrix
原文发布日期:2007.01.18
\n

本文使用.net 2.0(c#)来实现一般的FTP功能


\n

介绍
微软的.net framework 2.0相对于1.x来说增加了对FTP的支持。以前为了符合我的需求,我不等不使用第三方类库来实现FTP功能,但是为了可靠,还是使用.net framework的类比较好。我的这段代码没有做成可重复使用的类库的形式,但它却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并能满足你的需求。它可以实现上传,下载,删除等任意功能。在这篇文章的后面将给大家出示.net 2.0下实现ftp的简单代码,使用的语言是c#。或许是因为这是.net新增的类,又或许是第三方类库已经能很好的实现你的需求,.net 2.0的这部分类库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。


\n


背景
作为我的工作的一部分,我已经使用了ftp模块,但是我只能在.net 1.1中去使用它,所以我不能深入的研究.net 2.0下ftp的实现。但是我相信,.ne 2.0下对ftp的支持是非常好的。


\n


代码
不要忘记引入命名空间
using System.Net;
using System.IO;
下面的几个步骤包括了使用FtpWebRequest类实现ftp功能的一般过程


\n

1、创建一个FtpWebRequest对象,指向ftp服务器的uri
2、设置ftp的执行方法(上传,下载等)
3、给FtpWebRequest对象设置属性(是否支持ssl,是否使用二进制传输等)
4、设置登录验证(用户名,密码)
5、执行请求
6、接收相应流(如果需要的话)
7、如果没有打开的流,则关闭ftp请求


\n

开发任何ftp应用程序都需要一个相关的ftp服务器及它的配置信息。FtpWebRequest暴露了一些属性来设置这些信息。


\n

接下来的代码示例了上传功能


\n

首先设置一个uri地址,包括路径和文件名。这个uri被使用在FtpWebRequest实例中。


\n

然后根据ftp请求设置FtpWebRequest对象的属性


\n

其中一些重要的属性如下:
·Credentials – 指定登录ftp服务器的用户名和密码。
·KeepAlive – 指定连接是应该关闭还是在请求完成之后关闭,默认为true
·UseBinary – 指定文件传输的类型。有两种文件传输模式,一种是Binary,另一种是ASCII。两种方法在传输时,字节的第8位是不同的。ASCII使用第8位作为错误控制,而Binary的8位都是有意义的。所以当你使用ASCII传输时要小心一些。简单的说,如果能用记事本读和写的文件用ASCII传输就是安全的,而其他的则必须使用Binary模式。当然使用Binary模式发送ASCII文件也是非常好的。
·UsePassive – 指定使用主动模式还是被动模式。早先所有客户端都使用主动模式,而且工作的很好,而现在因为客户端防火墙的存在,将会关闭一些端口,这样主动模式将会失败。在这种情况下就要使用被动模式,但是一些端口也可能被服务器的防火墙封掉。不过因为ftp服务器需要它的ftp服务连接到一定数量的客户端,所以他们总是支持被动模式的。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使用被动模式的原意,为了确保数据可以正确的传输,使用被动模式要明显优于主动模式。(译者注:主动(PORT)模式建立数据传输通道是由服务器端发起的,服务器使用20端口连接客户端的某一个大于1024的端口;在被动(PASV)模式中,数据传输的通道的建立是由FTP客户端发起的,他使用一个大于1024的端口连接服务器的1024以上的某一个端口)
·ContentLength – 设置这个属性对于ftp服务器是有用的,但是客户端不使用它,因为FtpWebRequest忽略这个属性,所以在这种情况下,该属性是无效的。但是如果我们设置了这个属性,ftp服务器将会提前预知文件的大小(在upload时会有这种情况)
·Method – 指定当前请求是什么命令(upload,download,filelist等)。这个值定义在结构体WebRequestMethods.Ftp中。


\n

private void Upload(string filename)
{
FileInfo fileInf = new FileInfo(filename);
string uri = “ftp://” + ftpServerIP + “/” + fileInf.Name;
FtpWebRequest reqFTP;


\n

// 根据uri创建FtpWebRequest对象
reqFTP = (FtpWebRequest)FtpWebRequest.Create(new Uri(“ftp://” + ftpServerIP + “/” + fileInf.Name));


\n

// ftp用户名和密码
reqFTP.Credentials = new NetworkCredential(ftpUserID, ftpPassword);


\n

// 默认为true,连接不会被关闭
// 在一个命令之后被执行
reqFTP.KeepAlive = false;


\n

// 指定执行什么命令
reqFTP.Method = WebRequestMethods.Ftp.UploadFile;


\n

// 指定数据传输类型
reqFTP.UseBinary = true;


\n

// 上传文件时通知服务器文件的大小
reqFTP.ContentLength = fileInf.Length;


\n

// 缓冲大小设置为2kb
int buffLength = 2048;


\n

byte[] buff = new byte[buffLength];
int contentLen;


\n

// 打开一个文件流 (System.IO.FileStream) 去读上传的文件
FileStream fs = fileInf.OpenRead();
try
{
// 把上传的文件写入流
Stream strm = reqFTP.GetRequestStream();


\n

// 每次读文件流的2kb
contentLen = fs.Read(buff, 0, buffLength);


\n

// 流内容没有结束
while (contentLen != 0)
{
// 把内容从file stream 写入 upload stream
strm.Write(buff, 0, contentLen);


\n

contentLen = fs.Read(buff, 0, buffLength);
}


\n

// 关闭两个流
strm.Close();
fs.Close();
}
catch (Exception ex)
{
MessageBox.Show(ex.Message, “Upload Error”);
}
}
以上代码简单的示例了ftp的上传功能。创建一个指向某ftp服务器的FtpWebRequest对象,然后设置其不同的属性Credentials,KeepAlive,Method,UseBinary,ContentLength。


\n

打开本地机器上的文件,把其内容写入ftp请求流。缓冲的大小为2kb,无论上传大文件还是小文件,这都是一个合适的大小。


\n

private void Download(string filePath, string fileName)
{
FtpWebRequest reqFTP;


\n

try
{
FileStream outputStream = new FileStream(filePath + “\\\\” + fileName, FileMode.Create);


\n

reqFTP = (FtpWebRequest)FtpWebRequest.Create(new Uri(“ftp://” + ftpServerIP + “/” + fileName));


\n

reqFTP.Method = WebRequestMethods.Ftp.DownloadFile;


\n

reqFTP.UseBinary = true;


\n

reqFTP.Credentials = new NetworkCredential(ftpUserID, ftpPassword);


\n

FtpWebResponse response = (FtpWebResponse)reqFTP.GetResponse();


\n

Stream ftpStream = response.GetResponseStream();


\n

long cl = response.ContentLength;


\n

int bufferSize = 2048;


\n

int readCount;


\n

byte[] buffer = new byte[bufferSize];


\n

readCount = ftpStream.Read(buffer, 0, bufferSize);


\n

while (readCount > 0)
{
outputStream.Write(buffer, 0, readCount);


\n

readCount = ftpStream.Read(buffer, 0, bufferSize);
}


\n

ftpStream.Close();


\n

outputStream.Close();


\n

response.Close();
}
catch (Exception ex)
{
MessageBox.Show(ex.Message);
}
}
上面的代码实现了从ftp服务器上下载文件的功能。这不同于之前所提到的上传功能,下载需要一个响应流,它包含着下载文件的内容。这个下载的文件是在FtpWebRequest对象中的uri指定的。在得到所请求的文件后,通过FtpWebRequest对象的GetResponse()方法下载文件。它将把文件作为一个流下载到你的客户端的机器上。


\n

注意:我们可以设置文件在我们本地机器上的存放路径和名称。


\n

public string[] GetFileList()
{
string[] downloadFiles;
StringBuilder result = new StringBuilder();
FtpWebRequest reqFTP;
try
{
reqFTP = (FtpWebRequest)FtpWebRequest.Create(new Uri(“ftp://” + ftpServerIP + “/”));
reqFTP.UseBinary = true;
reqFTP.Credentials = new NetworkCredential(ftpUserID, ftpPassword);
reqFTP.Method = WebRequestMethods.Ftp.ListDirectory;
WebResponse response = reqFTP.GetResponse();
StreamReader reader = new StreamReader(response.GetResponseStream());
string line = reader.ReadLine();
while (line != null)
{
result.Append(line);
result.Append(“\\n”);
line = reader.ReadLine();
}
// to remove the trailing ‘\\n’
result.Remove(result.ToString().LastIndexOf(‘\\n’), 1);
reader.Close();
response.Close();
return result.ToString().Split(‘\\n’);
}
catch (Exception ex)
{
System.Windows.Forms.MessageBox.Show(ex.Message);
downloadFiles = null;
return downloadFiles;
}
}
上面的代码示例了如何从ftp服务器上获得文件列表。uri指向ftp服务器的地址。我们使用StreamReader对象来存储一个流,文件名称列表通过“\\r\\n”分隔开,也就是说每一个文件名称都占一行。你可以使用StreamReader对象的ReadToEnd()方法来得到文件列表。上面的代码中我们用一个StringBuilder对象来保存文件名称,然后把结果通过分隔符分开后作为一个数组返回。我确定只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。


\n

其他的实现如Rename,Delete,GetFileSize,FileListDetails,MakeDir等与上面的几段代码类似,就不多说了。


\n

注意:实现重命名的功能时,要把新的名字设置给FtpWebRequest对象的RenameTo属性。连接指定目录的时候,需要在FtpWebRequest对象所使用的uri中指明。


\n


需要注意的地方
你在编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·除非EnableSsl属性被设置成true,否作所有数据,包括你的用户名和密码都将明文发给服务器,任何监视网络的人都可以获取到你连接服务器的验证信息。如果你连接的ftp服务器提供了SSL,你就应当把EnableSsl属性设置为true。
·如果你没有访问ftp服务器的权限,将会抛出SecurityException错误
·发送请求到ftp服务器需要调用GetResponse方法。当请求的操作完成后,一个FtpWebResponse对象将返回。这个FtpWebResponse对象提供了操作的状态和已经从ftp服务器上下载的数据。FtpWebResponse对象的StatusCode属性提供了ftp服务器返回的最后的状态代码。FtpWebResponse对象的StatusDescription属性为这个状态代码的描述。


\n

http://www.cnblogs.com/webabcd/archive/2007/01/21/626242.html

\n